傳媒視角
【甘肅科技報】科學家造出仿生蜻蜓聚氨酯
甘肅科技報社融媒體中心訊(記者 ?張云文)??蜻蜓之所以能靈活飛行和跳躍,秘密在于其表皮中一種叫做“彈性蛋白”的物質(zhì)。這種彈性蛋白的特殊結(jié)構(gòu),讓蜻蜓擁有極低的剛度和極高的彈性。最近,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,就從這種特殊蛋白質(zhì)身上找到了靈感,成功研發(fā)出了一種新型聚氨酯材料,讓它既堅固耐用,又彈性十足,一舉突破了傳統(tǒng)聚氨酯“強則脆,彈則弱”的難題!
我們常見的輪胎、密封件,甚至減震器,都離不開一種神奇的材料——聚氨酯。它既要有足夠的強度,又要有良好的彈性,才能勝任這些“重任”。 然而,長期以來,聚氨酯材料面臨一個兩難的困境:想要更堅固,彈性就會降低;想要更彈性,強度又會不足。這就像魚和熊掌,難以兼得!
問題出在哪里呢?科學家們發(fā)現(xiàn),關鍵在于彈性恢復過程中的“熵罰”。簡單來說,就是材料在拉伸形變后,如果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變化太大,就很難完全恢復原狀,導致永久變形。傳統(tǒng)的增強方法雖然能提升強度,但也會限制分子運動,增加“熵罰”,降低彈性。蘭州化物所的研究人員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呢?他們巧妙地借鑒了蜻蜓表皮中的節(jié)肢彈性蛋白結(jié)構(gòu),利用一種叫做“低熵罰策略”的方法,在聚氨酯材料中構(gòu)建了一種特殊的微相分離結(jié)構(gòu)。簡單來說,就是在聚氨酯中,人為地創(chuàng)造了一些“硬”的部分和“軟”的部分,并且控制好這些“硬”的部分的大小、間距和均勻程度,就像給聚氨酯材料穿上了一件“軟硬甲”。 這些“硬”的部分,通過一種叫做氫鍵和配位鍵的“魔法”,聚集在一起,就像一個個小小的支柱,提高了材料的強度。這些“軟”的部分,則賦予材料優(yōu)異的彈性,讓它可以隨意拉伸和變形。
更神奇的是,當材料受到拉伸時,“硬甲”會逐漸解體,而“軟甲”則會發(fā)生結(jié)晶,就像一個此消彼長的平衡過程。當拉力消失后,結(jié)晶的“軟甲”又會釋放能量,幫助材料恢復原狀。這種“熵—焓補償機制”就像一個聰明的調(diào)控器,讓材料在保持強度的同時,最大程度地減少彈性損失。實驗結(jié)果表明,這種新型聚氨酯材料的強度超過了80MPa,比大多數(shù)人造彈性體都要強!同時,它的回彈效率也超過了90%,堪比天然的生物彈性蛋白。這意味著這種材料在受到外力后,幾乎可以完全恢復原狀,不易變形。
這項研究突破了傳統(tǒng)聚氨酯“強則脆,彈則弱”的難題,為高彈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發(fā)提供了新的方向,有望在高端工程領域,如輪胎、密封件、減震器等領域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7WJJ98nOecoVizO3GlZww